ICANN 公告

敬请阅读 ICANN 的公告,了解最新政策制定活动和区域事务等等。

IPv4 空间达 4,294,967,296 – 剩余不足 10%: 采用 IPv6 的必要性

2010 年 01 月 29 日

IPv4 的发展历程

虽然早在预料之中 , 但如今使用较早 IPv4 协议的可用未分配互联网地址池空间已降至 10 % 以下 , 其中保存着稍多于 40 亿个 IP 地址。这意味着未分配地址的全局池中仅剩余稍多于 4 亿个 IP 地址。

IPv4 协议定义了分配至每台联网计算机的唯一数字地址编码。互联 网 自 20 世纪 80 代初 研发以来 , 已为我们提供了约三十年的优质服务。虽然仅剩余稍多于 4 亿个地址 , 但预计也要花费约两年的时间将 IPv4 地址空间全部分配完毕。由于地址空间的分配取决于人的行为,因此无法预测出准确的日期。

“公众必须知道 , 许多已分配的 IPv4 地址尚未分发给他们 , 因此按目前的消费者水平不会立即出现 IPv4 地址的全球短缺情况,” ICANN 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Rod Beckstrom 说。

IPv4 分发系统

IPv4 地址在分级系统中分发。作为 IANA 的职能运营商 , ICANN 将 IPv4 地址段分配给世界各地的五大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 (RIR) , 随后 RIR 将较小的地址段分配给 ISP 及其他网络运营商。然后 , 再由 ISP 及其他网络运营商将这些地址分配给由多数计算机用户使用的各个互联网连接。

近期 , 互联网部署在亚太地区 ( 尤其是中国 ) 的增长导致该地区五大 RIR 之一 APNIC ( 亚太网络信息中心 ) 的分配急剧增长。

在区域论坛中制定的共识性政策

ICANN 用于将 IPv4 地址段分配给 RIR 的流程是符合全球政策的 , 此政策通过 RIR 的区域公共政策论坛制定。此流程与用于制定其他 ICANN 政策的流程 ( 如 , GNSO 和 ccNSO ) 十分相似。 RIR 根据在区域公共政策论坛中制定的政策将地址分配给 ISP 和其他网络运营商 , 政策的制定包括工业、政府及民间团体的参与。这些论坛可通过电子邮件向所有参与者开放。


自下而上的政策制定流程 – 政策由多利益主体环境下的用户制定

立即部署 IPv6

“现在是互联网群体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ICANN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od Beckstrom 说 , “由于全球互联网的不断增长和繁荣 , 我们需要鼓励人们快速、广泛地采用 IPv6 协议。”

IPv6 是互联网工程群体开发的新系统 , 用于应对不断增长的 IP 地址需求。

技术专家一致认同 IPv6 独一无二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互联网的增长需求。例如 , 如果可将所有 IPv4 地址装入一个 BlackBerry , 则只有地球那么大才的存储设备才能容纳所有的可用 IPv6 地址。

为何 IPv6 对互联网的发展必不可少?

IPv6 研发 于 20 世纪 90 年代 , 自 1999 年起就始终应用于向 ISP 的分配。由于过去十年内政府和企业对互联网使用的增加,随之增加的 ISP 也在对 IPv6 进行不断的部署。 IPv6 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所提供的巨大地址空间。与仅有 40 亿(比地球上的人数还少)的 IPv4 地址不同, IPv6 地址有 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6 个。 简单地说,这个数字代表 340 兆兆兆个地址。如此庞大的数量是专门设计的。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所有可想象到的网络都能够提供足够的地址来连接大量的设备(如,移动电话、通用计算机、相机和电子阅读器)。而那些人们原本不准备使用的设备也将很快拥有其 IP 地址。例如,需给电表和家用电器,它们可通过与提供商的沟通找到采购能源的最便宜时机。

同样 , 人们也可通过 IPv6 使用现有的设备远程地安全连接至大量家庭自动化技术和其他系统。如果能够通过 IPSEC 和直接运营安全访问到每个系统 , 则无需专门的网关和代理。

综上所述,采用 IPv6 地址显而易见带来了大量好处:

  • 每个人都将拥有充足的 IP 地址。
  • 所有连接到网络的设备都将具有唯一的地址。
  • 新的较大的地址空间为所有新一代在线设备和服务打开了一道门。

“很明显 , 这归根结底是一个简单的事实 : IPv6 就是互联网的未来,” Beckstrom 说 , “目前 , 互联网定义着沟通和商业往来。为满足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激增,我们需要立即行动起来以确保提供一个能够满足增长且不受限制的未来网络。”

要了解关于 IPv6 的更多信息,请转至
http://www.icann.org/en/announcements/factsheet-ipv6-26oct07.pdf [PDF, 402K]